【摘要】1[.单选题]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?()。 A.李白 B.辛弃疾 C.王安石 D.白居易 [答案]C 2[.单选题]王安石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是一篇什么体的驳论文?()。 A.奏疏 B.书信 C.辞赋 D.小说 [答案]B 3[.单选题]《答司马谏议书》的总体行文风格是()。 A.慷慨激昂 B.平易质朴 C.含蓄委婉 D.刚柔相济 [答案]D 4[.单
1[.单选题]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?()。
A.李白
B.辛弃疾
C.王安石
D.白居易
[答案]C
2[.单选题]王安石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是一篇什么体的驳论文?()。
A.奏疏
B.书信
C.辞赋
D.小说
[答案]B
3[.单选题]《答司马谏议书》的总体行文风格是()。
A.慷慨激昂
B.平易质朴
C.含蓄委婉
D.刚柔相济
[答案]D
4[.单选题]在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中,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“征利”的观点时,所持的理论依据是()。
A.“受命于人主”
B.“举先王之政”
C.“为天下理财”
D.“度义而后动”
[答案]C
5[.单选题]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()。
A.驳斥论点
B.驳斥论据
C.驳斥论证
D.驳斥态度
[答案]A
6[.单选题]王安石在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中,用“盘庚之迁”的典故,主要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的()。
A.侵官
B.拒谏
C.致怨
D.征利
[答案]C
7[.单选题]《答司马谏议书》的写作背景是()。
A.王叔文变法
B.王安石变法
C.戊戌变法
D.诗文革新
[答案]B
8[.单选题]主张文章应该“有补于世”、“以适用为本”的作家是()。
A.柳宗元
B.韩愈
C.王安石
D.欧阳修
[答案]C
9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——自辩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复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聒:
见:
视遇:
(2)将“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(3)将“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[答案](1)聒:声音嘈杂。见:被。视遇:看待。
(2)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,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。
(3)这是因为我们在治国的根本方法上存在着很多差异。
10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某则以谓:受命于人主,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;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;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。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举:
辟:
壬:
(2)将“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回答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几条?
(3)将“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(4)作者立论的原则是什么?
(5)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。
[答案](1)举:称举,宣扬。辟:排斥,抨击。壬:同“任”,指花言巧语。
(2)这次您用来指教我的。
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五条: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、致怨。
(3)至于招来很多怨恨诽谤,那是本来就预料到会这样的。
(4)总的立论原则是名实相符,而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。
(5)作者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,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了反驳。
11[.问答题]阅读下面一段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:
人习于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。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!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;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
(1)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。
胥:
膏泽:
事:
(2)将“人习于苟且非一日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(3)将“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”译成现代汉语。
(4)将“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”译成现代汉语,并说明作者用“盘庚之迁”说明什么问题?
(5)在这段文字中,作者反驳了什么观点?
(6)划分这一段文字的层次结构。
[答案](1)胥:与,相与。膏泽:作动词用,给予恩惠。事:用作动词,做的意思。
(2)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。
(3)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国家大事、附和世俗、讨好众人作为美德。
(4)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了他的计划。
作者用“盘庚之迁”表明自己不会因为“怨诽之多”而改变变法的决心。
(5)反驳“天下怨谤”的观点。
(6)此段文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:第一个层次到“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”,分析怨谤产生的原因;第二个层次借“盘庚之迁”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。
⊙ TAG: